古籍中的五野丸

關聯數據

關於五野丸

別名牛黃丸組成牛黃(研)1分,麝香(研)1分,蜀椒(去目,汗)1分,雄黃(研)1分,大黃1分,當歸1分,蜀烏頭(炮)1分,蜀天雄(炮)1分,消石(熬,一方用芒消)1分,人蔘2分,桂心2分,硃砂2分,細辛2分,乾薑2分,石蜥蜴1枚(炙),巴豆50枚(去心皮,熬),鬼臼2分。主治五連:屍疰、哭疰、冷疰、寒疰、熱疰,身體寒熱。短氣、兩脅下痛,引背腰脊,吸吸少氣不能行,飲食少,面目痿黃,小便難,項強不得俯仰,腹堅癖,臍左右下雷鳴脹,手足煩疼,目不明,喜忘;久風溼痹,腰脊不隨,喜夢寤。用法用量每服3丸,1日2次。不知稍增,以知爲度。製備方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用藥禁忌忌豬肉、蘆筍、生蔥、生菜、生血物。附註牛黃丸(《普濟方》卷二三八)。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