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發疽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fā jū

2 英文參考

five carbuncl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五發疽爲病名[1]。癰疽生於腦、背、眉、髯、鬢者之總稱。見《外科精義》捲上。《外科精義》捲上:“夫五發疽者,謂癰疽生於腦、背、眉、髯、鬢是也。大概論之分爲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癰也。三者癤也。”齊氏認爲五發疽大概論之可分爲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癰也,三者癤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其因皆曰滋味與厚衣,衣服厚暖則易招寒;滋味過多,則五臟生熱,臟腑積熱,則血脈不流,毒氣凝滯,邪氣伏留,熱搏於血,血聚則肉潰成瘡。淺則爲癤,實則爲癰,深則爲疽。膿成宜服五香湯當歸托里散之類。膿水不快者,即用追蝕之藥,或鋌子絍之。外用鹿角散以醋熬爲糊貼之,以絍引流,忌早生肌之藥。其調理次第,尚需臨時制宜,慎勿早斂而再發。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