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寧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èi níng tāng

2 《山東醫刊》1964:(7):27

2.1 方名

胃寧湯

2.2 組成

瓦楞子9g,炒烏賊骨9g,廣陳皮9g,焦麥芽9g,焦神曲9g,沉香4.5g,廣木香9g,制玄胡9g,砂仁6g,制香附9g,炒杭芍9g,丹蔘9g,甘草3g。

2.3 主治

胃潰瘍病。

2.4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與胃寧散配合應用。

2.5 加減

伴有嘔吐者,加半夏竹茹生薑白蔻脾胃虛弱者,加臺參、白朮雲苓肝鬱氣滯者,加青皮川楝子氣血兩虛者,加黃耆當歸寒痛者,加吳茱萸熱痛者,加炒黃連疼痛劇烈,加炒枳殼、姜川樸;有明顯出血者,加藕節炭、阿膠珠(另沖服三七粉,每次服1.5g至3g,每日早晚各1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