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貼附植骨術

手術 先天性脛骨假關節的手術治療 骨科手術 先天性畸形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āng cè tiē fù zhí gǔ shù

2 英文參考

dual onlay grafts

3 手術名稱

雙側貼附植骨術

4 分類

骨科/先天畸形手術/先天性脛骨假關節的手術治療

5 ICD編碼

78.0704

6 概述

雙側貼附植骨術用於先天性脛骨假關節的手術治療。雙側貼附植骨術爲Boyd所創用。他認爲雙側皮質骨固定比較結實,對線好,可保持脛骨乾的足夠寬度,還可防止瘢痕壓迫植入的松質骨。如果一側植骨塊被吸收,其對側植骨塊仍存在,再骨折的可能性少,治癒率較高(圖3.19.2.1-1)。但該法對較低位脛骨關節的遠端植骨片固定有一定難度。Tachdjian改良了Boyd手術,除雙側貼附植骨外,改用加壓器固定或斯氏針髓內固定,此法除解決了較低位脛骨關節的固定問題,尚可促進骨癒合。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9.2.1-2,3.19.2.1-3)。

7 適應

雙側貼附植骨術適用於:

1.先天性脛骨假關節已有形成假關節者。

2.年齡在3歲以上。

8 禁忌症

1.囊腫型和前弓型尚未形成假關節者。

2.全身情況不良或有重要臟器疾病。

3.手術區域附近皮膚感染病竈。

9 術前準備

1.發現有脛骨關節形成,即應以支架保護,以防畸形加重,增加手術難度。

2.術前應向病兒的家長講清楚,此類畸形治療的難度很大,手術很可能失敗,有可能要行多次手術,甚至有截肢的可能。

3.全身做系統、全面檢查

4.術前3d開始準備皮膚。

10 麻醉體位

全麻或基礎加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仰臥位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

脛骨前內側做一弧形切口,從脛骨結節遠端開始,沿脛骨內後緣止於脛骨遠側的前方(圖3.19.2.1-4)。

11.2 2.切除病變組織

切開皮下和深筋膜,向前後遊離皮瓣,保護大隱靜脈和隱神經,顯露假關節和病變組織(圖3.19.2.1-5)。骨膜外仔細分離並向後牽開比目魚肌和趾長屈肌,以顯露後側的病變組織。徹底切除包圍假關節的增厚纖維組織骨膜(圖3.19.2.1-6)。

11.3 3.處理骨端

遊離骨端,切除遠、近端硬化的骨組織(圖3.19.2.1-7)。鑽通和擴大遠近端髓腔(圖3.19.2.1-8)。手法矯正脛骨向前成角畸形,並使健康的脛骨遠、近端互相嵌壓。有時需另做切口延長跟腱,以利脛骨成角畸形矯正。如腓骨完整使脛骨兩斷端分離,應另做切口,切除一段腓骨,才能使脛骨兩斷端對正(圖3.19.2.1-9)。以斯氏釘逆行法髓內固定切斷的腓骨(圖3.19.2.1-10)。這樣對脛骨的斷端也提供了良好的對位和固定作用。在手法矯正向前成角畸形時,最好使脛骨矯正到向後成角15°~20°(圖3.19.2.1-11)。

11.4 4.植骨

脛骨遠、近端的外側和後側,用骨刀鑿一薄層皮質,上端達骨近側斷端上5~7.5cm,下端儘可能接近脛骨遠端骨骺板,但不能損傷它。從對側脛骨切取相應大小骨膜骨瓣兩塊,骨瓣上下端鑽孔,貼附於已準備好的脛骨外側和後側的粗糙面上,以不吸收線縫合固定於脛骨遠、近端(圖3.19.2.1-12)。植骨骨瓣間和假關節植入松質骨碎骨塊和皮質骨細骨條(圖3.19.2.1-13)。

11.5 5.內固定

脛骨遠端較長,可於脛骨遠端骺板上方1.25~2cm處和脛骨近側段橫行穿入斯氏針,用Charnley加壓器固定,保持脛骨兩斷端牢固嵌壓和良好對位(圖3.19.2.1-14)。若脛骨遠端短小,可用較粗的斯氏釘逆行法髓內固定脛骨。先從脛骨遠斷端向遠側打入斯氏釘,穿過脛骨遠端骨骺中心、踝關節、距下關節,從跟骨蹠面穿出,然後對正脛骨遠、近端,將斯氏釘打進脛骨近端,其理想的穿釘方向應使釘的近端恰在脛骨後側皮質。遠側釘尖埋於皮下(圖3.19.2.1-15)。

11.6 6.縫合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縫合小腿三頭肌、脛前肌於脛骨,縫合皮下、皮膚

12 中注意要點

1.病變切除要徹底。應徹底切除包繞假關節的增厚纖維組織骨膜,去除遠、近端硬化的骨端和打通髓腔。否則,假關節不易癒合。本病在骨膜上的病變範圍遠較骨質本身病變範圍廣,切除病變組織時可採用袖套式徹底切除骨膜上的病變組織,而對骨質則僅切除遠近硬化骨質並打通髓腔即可,以達到儘可能徹底切除病變又減小病變切除後骨缺損長度的目的。

2.植骨材料以自體骨爲最好,父母骨次之,異體骨較差。除採用雙側貼附植骨外,在骨斷端周圍、假關節處應植入碎骨塊。

3.內固定必須牢固。如遠側骨段較長,可採用4枚螺絲釘固定或Charniey加壓器固定;如遠側骨段較短,則用斯氏針髓內固定。腓骨切斷縮短後應予固定。

4.畸形矯正要足夠。爲矯正向前成角畸形,如腓骨完整應予切斷縮短;如跟腱攣縮應予延長。

5.在切除病變或植骨內固定時,注意損傷脛骨遠端骨骺。

13 術後處理

1.長腿管形石膏固定患肢於屈膝30°,踝關節90°,術後10d拆線,待腫脹消退後,換較貼附的長腿管形石膏,固定4~6個月或更長時間。

2.術後2~3個月去除斯氏針和Charnley加壓器。

3.假關節處癒合後拆除石膏,改用支架保護脛骨,以防止骨折和再次造成假關節。支架一直使用到脛骨發育完全。

14 併發症

14.1 1.再次形成假關節

發生原因爲病變切除不夠、未採用自體骨植骨、內固定不牢或固定時間不夠、石膏固定不當、局部血液循環差和手術時年齡過小等。遵循上述術中注意要點和術後處理事項,即能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後應定期隨訪,如發現原來假關節處有錯構樣纖維組織再生,應在骨骼改變發生以前給予切除。若原來假關節處骨端有硬化現象,有時即使無外傷,亦可發生疲勞骨折。如在X線片上發現有骨裂紋,則爲再次發生關節的先兆,應及時行再植骨治療。假關節再次形成宜採用帶血管遊離腓骨移植治療,多能獲得成功。

14.2 2.小腿短縮

此類畸形多伴有小腿短縮,術中切除遠、近端硬化骨端,術後小腿均有一定短縮。如病人年齡較幼小時即獲脛骨連接,隨着年齡增長,小腿可逐漸增長,使兩腿不等長程度逐漸減少,甚至變得等長或差距很小,不必處理。如肢體不等長較明顯,可在適當年齡行對側肢體骨骺融合術。若肢體短縮過多,伴嚴重足部畸形,無法完成負重功能,亦可考慮截肢,配帶義肢,改善功能。植骨術中切除硬化骨端時應儘可能多保留一些健康骨質,骨缺損間隙植骨有利於減少小腿的短縮。

14.3 3.踝關節外翻畸形

手術損傷脛骨遠端骨骺可併發踝關節外翻畸形。在青春期可做脛腓骨遠側幹骺端融合術(Langenskiod手術);骨骼發育成熟後可做截骨術矯正

14.4 4.感染

做好術前皮膚準備、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徹底止血、手術前後使用抗生素等,可預防感染發生。若發生感染,易形成骨髓炎,除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外,傷口及時引流,抗生素溶液滴注、溼敷。若感染不能控制,則去除內固定和植骨塊,待傷口癒合後1年再做植骨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