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收澀藥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收澀藥

英文翻譯astringentmedicinal解釋:avarietyofmedicinalsthatarrestdischargesduetoinsecurehealthqianddeclinedvisceralfunctionsuchasexcessivesweating,chronicdiarrhea,enuresis,bleeding,leukorrheaandspermatorrheaofdeficiencytype中文解釋凡以收斂固澀爲主要功用的藥物稱爲收澀藥。這類藥物多有酸澀之味,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咳等作用。用於治療久病體虛、元氣不固所致的自汗、盜汗、瀉痢、脫肛等各種滑脫不禁的證候。《本草綱目》記載,“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之藥以斂其耗散”。收斂固澀屬於治標應急的方法,臨牀常與補益藥同用,治標固本兼顧,根據具體的證候,配伍他藥。本類藥物大都含有鞣酸。五倍子含鞍7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