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

Línɡ Yú

別名

雪魿(《綱目拾遺》),魿魚(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鈴魚(《本草求原》)。

來源

爲鯉科動物鯪魚的肉。

原形態

體長、側扁,腹部圓,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體長約30釐米。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距寬。口下位,較小,呈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明顯,頜須短小。脣的邊緣有多數小乳狀突起,上脣邊緣呈細波形,脣後溝中斷。下嚥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41。背鰭Ⅲ12,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Ⅲ5。尾鰭分叉深。體上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體側在胸鰭基的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棲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河流內,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爲食。產卵期4~9月。冬季在河牀深水處越冬。

生境分佈

分佈於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性味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無毒。"

②《本草求原》:"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結熱,黃疸,水鼓。"

②《綱目拾遺》:"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溼。"

③《本草求原》:"補中開胃,益氣血,功近鯽魚。"

注意

《本草求原》:"陰虛喘嗽忌之。"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