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2015年12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醫治咳嗽

咳嗽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出《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指喉頭作癢、氣上作聲,是肺系疾患的一種常見病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宋以前,咳、嗽同義[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溼動而爲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溼,咳而爲嗽也。” 多因外邪犯肺,或臟腑內傷,累及於肺,導致肺氣不宣、肺失通降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醫學三字經·咳嗽》:“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子肺也。”

咳嗽從病邪分,有傷風咳嗽、風寒咳嗽、傷燥咳嗽、燥熱咳嗽、痰飲咳嗽、風熱嗽、熱嗽、時行嗽、寒嗽、溼咳、暑咳、火咳、食咳等;從臟腑、氣血分,有肺虛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大腸咳、小腸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膽咳、勞嗽、氣嗽、瘀血嗽等;從咳嗽的時間與特點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乾咳嗽、呷嗽、啞嗽、頓嗽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根據發病病因,咳嗽概分爲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

外邪犯肺所致者,多屬急性咳嗽,有風寒、風熱之分[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風寒者,咳嗽痰稀色白、頭痛發熱、形寒無汗;風熱者,咳嗽痰黃、身熱咽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爲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由臟腑內傷涉肺而咳者,多屬慢性咳嗽[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主要有溼痰侵肺和肝火灼肺兩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溼痰者,咳嗽黏痰、胸脘痞悶、胃納減少;肝火者,咳引脅痛、氣逆而咳、痰少而稠、面赤咽乾[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內傷者,以調理臟腑、氣血爲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0.

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的咳嗽,均可參照本條施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咳嗽的病因病機

咳嗽臨牀分爲外感、內傷兩類。內、外可相互影響爲病,外邪遷延日久可轉爲內傷咳嗽,肺虛衛外不固易受外邪引發,兩者可互爲因果。

外感咳嗽:風寒、風熱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開竅於鼻,肺衛受邪,肺氣壅遏不宣,清肅功能失常,影響肺氣出入,而致咳嗽。

內傷咳嗽: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如肺陰虧損,失於清潤,氣逆於上;或肺氣不足,失於清肅;或脾虛失運,溼聚生痰,上漬於肺,肺氣不宣;或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火盛灼肺,阻礙肅降;或腎虛,攝納無權而氣上逆,均可導致咳嗽。

現代醫學認爲,咳嗽多在受寒或過度疲勞基礎上,受病毒或細菌感染而致。其次爲物理、化學性刺激或寄生蟲移行於肺,以及年老防禦功能退化、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所致。

咳嗽的辨證分型

外感咳嗽  外邪束肺,肺衛不宣,肺失肅降而致咳嗽。

風寒咳嗽:咳嗽聲重,咽喉作癢,咳痰稀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形寒無汗,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咳嗽:咳痰粘稠,身熱頭痛,汗出惡風,苔薄黃,脈浮數。

燥熱傷肺:乾咳無痰,咽痛喉癢,舌紅苔黃,脈浮數。

內傷咳嗽  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痰溼阻肺:咳嗽粘痰,胸脘作悶,神疲納差,苔白膩,脈濡滑。

肝火爍肺:氣逆咳嗽,引脅作痛,面赤咽乾,苔黃少津,脈弦數。

肺虛陰虧: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形體消瘦,兩頰紅赤,神疲乏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咳嗽的治療

刺灸法

鍼灸治療:風寒型以取風門、列缺、合谷、肺俞等穴爲主,均瀉,頭痛加風池、太陽,形寒無汗加灸大杼、足三裏。風熱型以取風門、肺俞、魚際、外關等穴爲主,咽痛加少商。溼痰侵肺型以取肺俞、太淵、中脘、豐隆等穴,兼喘者加灸定喘,並用梅花針叩刺八髎,使輕微出血。肝火灼肺型以取肺俞、尺澤、太沖、陽陵泉等穴爲主,咽喉幹癢加照海、太溪,咳逆咯血加孔最。此外,慢性咳嗽還可選用藥物敷貼療法及伏灸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4.

外感咳嗽

治則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處方 肺俞 尺澤 列缺

方義 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澤乃肺之合穴,“合治內腑”,宣降肺氣,化痰止咳;列缺爲肺之絡穴,散風祛邪,宣肺解表。

隨證配穴 風寒—風門,風熱—大椎,咽喉—少商放血,鼻塞—迎香,燥熱—曲池。

操作 外感咳嗽以瀉邪爲主,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爲一療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內傷咳嗽

治則 肅肺理氣,止咳化痰

處方 肺俞 太淵 三陰交

方義 肺俞調理肺氣,清肅之氣自行;太淵爲肺經原穴,取之肅理肺氣;三陰交疏肝健脾,滋陰潤燥,化痰止咳。

隨證配穴 痰溼—豐隆、陰陵泉,肝火爍肺—行間,肺陰虧損—膏肓,咯血—孔最。

操作 毫針刺,補虛瀉實,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穴位注射法

選穴 參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魚腥草注射液,或胎盤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l,每月1次,10次爲一療程。

穴位貼敷法

選穴 肺俞 定喘 風門 膻中 豐隆

方法 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腦3%製成粉劑,將藥粉少許置穴位上,膠布貼敷,每3~4日更換1次,最好三伏天應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細辛、丁香、蒼朮、川芎等量研成細粉,加入基質,調成糊狀,製成直徑1cm圓餅,貼在穴位上,膠布固定,每3日更換1次,5次爲一療程。

穴位埋藏法

選穴 肺俞 膻中

方法 常規消毒,局麻浸潤,“0”號羊腸線,三角縫合針將腸線埋於穴位下肌肉層。每次1穴,15日換埋另一穴。

西醫治咳嗽

咳嗽是一種消除氣道阻塞或異物的反射。咳嗽時,先深吸氣,關閉聲門,再作強而有力的吸氣,使肺內壓急劇上升,然後突然開放聲門,呼出氣在強大壓力下急速衝出,呼吸道中的異物或分泌物也隨之而排出。故咳嗽可起到清潔呼吸道的作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