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椎融合術 2012年11月1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名稱

寰樞椎融合術

適應證

寰樞椎融合術適用於:

1.無移位寰樞椎骨性及韌帶損傷,表現爲上頸椎不穩定,而寰樞椎後結構完整。

2.上頸椎類風溼性脊柱炎,寰樞椎不穩定者而又不伴脊髓壓迫。

3.雖有寰樞椎脫位,但具有可復性,復位後症狀減輕或消失。

禁忌證

1.急性寰樞椎骨折、脫位,無合併脊髓神經損傷。

2.創傷性的寰樞椎關節不穩,但無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或脫位,寰樞椎間距<4mm。

3.創傷後頸部疼痛、頭疼可以逐步緩解者。

準備

術前麻醉與體位的準備  可採用局麻或全麻,全麻插管應避免頸部過伸和過屈位,俯臥位時,頭部置於馬蹄形頭架之上,可應用顱骨牽引,使頭部取輕度伸展位,保持寰樞椎相對穩定狀態。

方法

1.切口  後正中切口,自枕骨粗隆沿中線至頸4棘突,切開皮膚、皮下,電凝止血,向兩側牽開,可於皮下及椎板表面注射鹽酸腎上腺素等滲鹽水溶液,減少術中出血,但注射時一定要小心,勿注入椎管。

2.顯露寰樞椎後弓和頸2椎板  首先顯露頸2、3棘突和椎板,再沿正中線切開枕頸交界部肌肉和疏鬆結締組織,捫及寰椎後弓結節,切開枕寰間韌帶和纖維組織並小心剝離,切開後弓骨膜並做骨膜下剝離,剝離範圍應在後結節兩側不能超過1.5cm,兒童不能超過1cm,以免損傷椎動脈。

3.植骨融合和鋼絲結紮  方法較多,但常用的有Gallie法和Books法及其改良方法。

(1)Gallie法:

①寰椎後弓的剝離,用尖刀自寰椎後弓上緣謹慎切開後寰枕膜的粘連,將神經剝離子伸入其間,緊貼後弓深面做充分剝離;

②寰椎後弓完全遊離後,將其下緣去皮質,製成骨創面,樞椎上緣包括椎板和棘突同法,製備出骨創面;

③移植骨塊,修整,將自體髖骨修剪成兩塊楔形骨塊,其楔狀面爲松質骨,底面爲皮質骨;

④穿鋼絲和植骨固定,18號鋼絲雙摺成環,自寰椎後弓一側深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穿過後弓並與鋼絲尾端套入收緊,同法,將另一側貫穿鋼絲。將楔形骨塊嵌入寰樞椎兩側,固定在寰椎後弓的鋼絲分別從楔形骨塊表面通過,再穿過第2頸椎棘突,收緊後結紮。

(2)Books法:

①寰樞椎後部結構的顯露同前;

②穿越寰椎後弓方法同前,鋼絲自後弓穿出,再貫穿樞椎椎板下方;

③植骨和固定,將植骨塊松質骨面朝向寰椎後弓和樞椎椎板,骨塊下方咬一豁口,恰好與樞椎椎弓基底相嵌,收緊並結紮鋼絲。

注意事項

1.枕頸部和上頸椎系高危險、高難度手術部位之一,故必須熟悉解剖,操作剝離應輕柔,耐心。

2.手術體位要固定牢靠,保持中定位或輕度伸展,避免屈曲位加重脊髓壓迫。

3.遊離寰椎後弓時必須在骨膜下進行。

4.貫穿鋼絲時,應將鋼絲頭端彎成一定弧度,以引導器協助穿過。

5.植骨牀和移植骨塊兩者都必須以松質骨面相對接觸,並緊密相嵌以確保骨性融合。

6.如術中發現寰椎向前方有移位,不可用器械貫穿的鋼絲強行復位,此時,可將頭部略後伸以求得較好復位,如不能復位即應原位植骨融合。

7.脊髓損傷是最嚴重的損傷,只要按操作程序和原則進行,則可以完全避免。

8.椎動脈損傷,可大出血立即死亡。必須嚴格限制後弓顯露範圍,仔細操作,可以避免發生。

9.術後臥於石膏牀上,3周後改爲頭頸胸石膏至8周,拆除石膏後再以頸託保護2~3個月,直至移植骨完全融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