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黃土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黃土

《本草經集註》HuánɡTǔ好土(《本草拾遺》),好黃土(《東醫寶鑑》)。一般呈灰黃色。富含鈣鹽及鈣質結核,疏鬆,有肉眼可見的大孔隙,柱狀節理髮育。乾燥時較堅實,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浸潤後易崩解,併發生沉陷。爲第四紀陸相沉積物。我國西北和華北等地廣泛分佈。①《本草拾遺》:"甘,平,無毒。"②《本草再新》:"味甘,性溫平,無毒。"①《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和中解毒。治中暑吐瀉,痢疾,癰疽腫毒,跌撲損傷。①李當之《藥錄》:"治一切癰疽發背及患急黃熱甚。"②《本草拾遺》:"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熱毒絞結痛,下血。取入地乾土以水煮三、五沸。絞去滓。適稀稠及暖服一、二升。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並解之。"③《醫林纂要》: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