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方

七方 鍼灸學 中醫學 方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ǎn fāng

2 英文參考

slow-acting recip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low-acting preion mild pre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entle preion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方劑學·緩方

緩方方劑學七方之一,指方劑和緩者。緩方是藥性緩和,治療病勢緩慢需長期服用的方劑[1]。適用於體虛而患慢性病證的。

儒門事親》卷一:“緩方之說有五,有‘甘以緩之’之緩方,糖,蜜、棗、葵、甘草之屬是也;蓋病在胸膈,取甘能戀也;有‘丸以緩之’之緩方,蓋丸之比湯、散,其氣力宣行遲故也;有‘品件羣衆’之緩方,蓋藥味衆則各不得騁其性也,如萬病丸七八十味,遞相拘制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蓋性無毒則功自緩矣;有氣味薄之緩方,蓋藥氣味薄則長於補上治上,比至其下,藥力已衰,故補上治上,制之以緩……”

當前一般認爲緩方有六種[2]

1.藥味多,互相制約,單獨直達的力量小;

2.應用無毒藥物,使病邪緩解,免傷正氣

3.藥味薄,不求速效;

4.應用甘緩藥,緩慢發揮作用

5.用丸藥緩緩攻逐邪氣

6.用緩和藥治本,增進抗病力,疾病自除。

補法中的四君子湯[2]

4 鍼灸學·緩方

緩方七方之一。指性質比較和緩的一類處方。功在緩緩圖治,不求速效。主要表現爲用具有補益強壯性質的穴位,增強自身免疫能力扶正祛邪,或用穴較多,互相制約,單獨直達的力量較小,或用穴適中。手法上則採用平補平瀉,慢慢發揮作用等。適用於治療一些慢性病症。[3]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0.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