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清 陳修園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四神丸

治脾腎雙虛。子後作瀉。不思食。不化食。腎水受時於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後每瀉。四神故紙與吳萸。肉蔻除油五味須。大棗須同姜煮爛。(破故紙四兩酒浸炒。吳萸一兩鹽水炒。肉豆蔻二兩面裹煨五味子三兩炒。大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同煎。棗爛去姜。搗棗柯韻伯曰。瀉利爲腹疾。而腹爲三陰之都會。一髒不調。便能瀉利。故三陰下利。仲景各爲立方以主之。大陰理中四逆厥陰烏梅丸白頭翁湯少陰桃花真武豬苓豬膚四逆湯散白通通脈等劑。可謂曲盡病情。諸法備美。然只爲一髒立法。若三髒相關。久留不痊。如子後作瀉一症。猶未之及也。夫雞鳴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至而不至虛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爲脾虛不能制水。一爲腎虛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補骨脂之辛燥者。入腎以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溫者。入脾以暖土。丸以棗肉。又辛甘發散爲陽也。一爲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一爲少陽氣虛無以發陳。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溫。以收坎宮耗散之火。少火生氣培土也。佐吳茱萸之辛溫。以順肝木欲散之勢。爲水氣開滋生之路。以奉春生也。此四者。病因雖異。而見症則同。皆水亢爲害。二神丸是承製之劑。五味散是化生之劑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則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爲四神丸。是制生之劑也。制生則化。久泄自瘳矣。稱曰四神。比理中八味二丸較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