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小草》

清 寶輝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溼溫

葉子雨曰∶溼溫之因有三,陽脈濡而弱,陰脈小而急,此先受暑,後中溼,乃暑邪蒸溼者是也。證見兩脛冷,腹滿,又胸頭目痛妄言,治在足太陰,不可發汗。由先傷於脾,因而中,溼熱相搏者是也。脈濡弱,舌苔白或絳底,嘔逆口乾,不能湯飲,胸滿悶,身潮熱,汗出稍涼,少頃又熱,此春分後,秋分前,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三氣合行,加以天氣熱下降,地氣溼上騰,由口鼻吸受,着於脾胃者是也。誤治變證,非一端所能盡。夫溼自外來,上焦氣分受之,潮熱自汗,表之不解,清之不應,宜宣通氣分。若冒雨霧,溼留太陰,肌表發熱自汗,不渴,不飲,舌苔灰白,粘膩,身雖熱,不欲去衣被者,宜解肌和表。論證不清,鮮有不僨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