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

清 周震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癇證門

總括

小兒癇證,類乎痙風驚風者。謂發時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氣促作聲,與痙驚二證相似。但四肢柔軟,一食之頃即醒,依然如無病之狀。非若痙風一身強硬,終日不醒也。有陰癇見髒陰證,有陽癇見腑陽證,有驚癇驚熱痰癇因痰,食癇因食,風癇因風,其證不一,治亦不同,宜詳辨之。

陰癇

陰癇屬陰,藏寒之病也,多因慢驚風之後,疾入心包而得。發時四肢厥冷,偃臥拘急面色白青,口吐涎沫,聲音微少,脈來沉細。輕者醒脾湯,甚者固真湯,病退調理,用定癇丹最靈。

陽癇

陽癇屬陽,腑熱之病也。多因急驚去風下痰不淨,久而致成此症。發時身熱自汗,仰臥面赤脈象數洪,牙關噤急,啼叫不已,口吐涎沫。如風兼熱者,用龍膽湯肝經熱者,用瀉青丸。痰涎壅盛者,與四制抱龍丸主之。

驚癇

小兒驚癇之證,乃心肝熱盛,偶被驚邪所觸,因而神氣潰亂,遂成癇證。發時吐舌急叫,面色乍白乍紅,悚惕不安,如人將捕之狀。宜安神爲主,先服大青膏,次服鎮驚丸,其效再靈

痰癇

痰癇者,因小兒平素自己多痰,或偶因驚熱,遂致成癇。發時痰涎壅盛,在喉間氣促昏倒,口吐痰沫。宜先服一捻金,以急下其痰,次與朱衣滾痰丸,則氣順痰清,而癇自止矣。

食癇

食癇者,其病在脾。因小兒乳食過度,停積中脘,乘一時痰熱壅盛,乃使之而然。面黃腹滿吐利酸臭,後變時時發搐,宜用妙聖丹主之。痰盛者,朱衣滾痰丸主之。後用清熱和胃丸,則積滯清而驚癇安矣。

風癇

風癇因汗出脫衣,腠理開張,其風乘隙而入經中。發時二目青黯,面色淡紅,十指屈伸,如數物狀。治法宜先疏風解表,輕則化風丹主之,重則羌活桂枝湯主之。風兼痰者,牛黃丸則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