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微論》

宋 許叔微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溫瘧證

仲景雲。若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成溫瘧。故朱肱初虞世以小柴胡白虎之類加桂以治之。此則仲景所謂溫瘧。瘧之一證也。今庸醫見前人有此治法。不問是何瘧證。但見發寒發熱。一概治之。疏矣。大抵瘧證多端。有暑瘧、有食瘧癉瘧脾寒。而千金又有五臟所受不同。六腑之中止有胃瘧一證。種類最多。安得一概而論。癉瘧但熱不寒。當用白虎。食瘧者中有伏積。當下而去之。至於中暑脾寒。此二證。若水火相反素問曰。夏傷於暑。秋爲瘧。又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蓋暑伏於中。得秋氣乃發。故先熱後寒。熱多寒少。頭昏痛。虛則發戰。汗出。一時乃止。蓋心惡暑。心不受邪。而包絡受之。包絡衆涎所聚。暑伏於涎。心、豈若脾寒厚朴草果所能祛也。豈若溫瘧柴胡黃芩所能除也。非砒沙腦麝之屬不能入。故暑瘧脾寒患者多。而醫不識病。妄投以藥。邪未退。真氣先受病。所以連綿不瘥也。予曾精意深究瘧病一科。須是辨脈察證。窮究得病之淵源。故十治十中。無有失者。衆人以瘧爲難治。予獨以爲易。要在辨其種類。識其先後。素問瘧論。甚有妙處。當思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