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微論》

宋 許叔微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傷寒以真氣爲主

傷寒不問陰證陽證陰毒陽毒。要之真氣完壯者易醫。真氣虛損者難治。諺雲傷寒多死下虛人。誠哉是言也。蓋病患元氣不固。真陽不完。受病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陽病宜下。真氣弱則下之多脫。陰病宜溫。真氣弱則客熱便生。故醫者難於用藥。非病不可治也。主本無力也。素問岐伯雲。陽勝身熱腠理閉。喘粗。爲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能音耐)。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黃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蓋陽勝而汗不出者。傷寒也。陰勝身寒而汗出者。中風也。二者須知七損八益而已。蓋女子二七天癸至。至七七止。男子二八精氣溢。至八八而止。婦人月事以時下。故七欲損。男子精欲滿而不竭。故八欲溢。如此則男子女人身常無病也。自身無病。真氣完固。雖有寒邪。易於用藥。故曰二者可調。是知傷寒真氣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