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形性回狀紅斑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ú xíng xìng huí zhuàng hóng bān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持久性回狀紅斑 持久性圖狀紅斑

5 疾病概述

一般病理改變:

(1)可有竈性角化不全;

(2)表皮輕度限局性海綿形成;

(3)真皮淺層及深層血管週中等量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

臨牀特點:

(1)本病罕見,好發於中年婦女,多伴發惡性腫瘤

(2)病因不明,大多認爲皮疹是對腫瘤組織的一種過敏反應

(3) 皮損主要累及軀幹和四肢近端皮膚,呈泛發性回狀紅斑,類似木板上的花紋,邊緣寬1cm~2cm,稍隆起,緩慢地離心性向外擴展;

(4)附近淋巴結呈無痛性腫大,血中嗜酸性細胞可增多;

(5) 病程及預後與原發腫瘤的性質和惡變程度有關。

6 疾病描述

本病爲一種少見紅斑症,又稱持久性回狀紅斑、持久性圖狀紅斑等。紅斑排列成特殊形態。Gammel(1952)作爲一種奇異的紅斑症進行過描述。

7 症狀體徵

初起爲小丘疹離心性擴大形成環狀,環中央不斷發生新疹形成同心環。多數同心環皮疹相互連接構成腦回狀、水紋狀、圖案狀等各種奇異的形態環邊緣略隆起呈鮮紅色或紫紅色,其內緣常附有鱗屑,環消退後留色素沉着。皮疹好發於軀幹部,最後遍及全身。自覺症狀有不同程度瘙癢以及伴隨內臟癌腫的其它症狀

8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爲內臟腫瘤皮膚表現,因患者通常合併內臟癌腫如乳癌、咽部癌、卵巢癌霍奇金病等。Leavell報告1例並發腦部未分化轉移癌,當腫瘤切除後,皮疹和瘙癢消失。國內餘其斌等(1985)報告1例合併乏特氏壺腹部腺癌,切除腫瘤後皮疹和瘙癢均消失。Skolnick(1975)總結報告21例,指出支氣管肺癌是最常合併的惡性腫瘤,切除惡性腫瘤後皮疹獲得緩解。Holt(1977)報告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在皮損區和非皮損區皮膚基底膜處均發現有IgG、C3沉澱物,指出本病發病可能爲免疫機理。

9 病理生理

特異性改變。表皮細胞水腫和輕度海綿形成。真皮內血管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有少數嗜酸性粒細胞與載黑素細胞

10 治療方案

對症處理和治療併發的腫瘤

11 相關出處

現代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