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風熱瘡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風熱瘡

風熱瘡(wind-heatsorespityriasisrosea)爲病名。見《外科啓玄》卷八。又稱血疳瘡、風癬、母子瘡等。是指以疹色如玫瑰,脫屑似糠秕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爲急性自限性皮膚病。以淡紅色或黃褐色圓形或橢圓形斑,其長軸與皮紋一致,上覆以糠秕狀鱗屑,先有母斑後有子斑爲臨牀特徵。好發於春秋季節,多見於青壯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數患者病程長達2~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外科正宗》:“風癬如雲朵,皮膚嬌嫩,抓之則起白屑。……初起消風散加浮萍一兩,蔥豉作引,取汁發散。久者服首烏丸、蠟礬丸,外搽大黃膏,用槿皮散選而用之,亦可漸效。”《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風癬,即年久不愈之頑癬也,搔之痹頑,不知痛癢。”風熱瘡相當於西醫的玫瑰糠疹。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