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性乳癰 2017年07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義

粉刺性乳癰(plasma cell mastitis comedomastitis)爲病名。是指以乳腺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爲病變基礎的慢性非細菌性化膿性乳房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粉刺性乳癰相當於西醫的漿細胞性乳腺炎[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關於乳癰

乳癰(acute mastiti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3.。出《肘後備急方》卷五[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3.。又稱奶癤、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內吹、外吹、乳根癰、乳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3.[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3.。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根據發病時期的不同,又有幾種名稱:發於婦女哺乳期的,稱“外吹乳癰”,臨牀多見;發於妊娠期的,稱“內吹乳癰”,相對少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3.;在非哺乳期和非懷孕期發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癰。其臨牀特點爲:乳房部結塊、腫脹疼痛,伴有全身發熱,潰後膿出稠厚。常發生於哺乳期婦女,尤以尚未滿月的初產婦多見。

《諸病源候論·妬乳候》:“此由新產後,兒未能飲之,及飲不泄,或斷兒乳,捻其乳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積,與氣血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強掣痛,手不得近也……”

乳癰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3.

詳見乳癰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