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

人物百科 鍼灸學 中醫學家 中醫學 古代科學家 古代思想家 明代 古代哲學家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ng yǐ zhì

2 註解

方以智(1611~1671年)爲明代哲學家兼醫家[1]。字密之[2][2]。號曼公,又號鹿起、浮山愚者等,兼有別號多種,是明末清初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2]。安慶府桐城縣鳳儀裏(今屬安徽省樅陽縣)人,出身世家[2][2]。其祖父方大鎮,曾任萬曆朝大理寺左少卿,治《易經》、《禮記》,著述宏富[2]。父親方孔炤,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通醫學、地理、軍事,有《全邊略記》、《周易時論》等著作,《明史》有傳[2]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學,接受儒家傳統教育[2]。幼讀格致之書,因父病而於26歲時學醫,並於滿清入關後曾到南方行醫[2]方以智酷愛自然科學知識,在生物醫學方面,也有諸多值得一提之處[2]。他在其《物理小識》一書中,記述有大量動植物的生態學內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識[2]。他引述了傳教士“腦主思維”之說,介紹了他們關於人體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識,但剔除了傳教士所說的“全能的上帝創造世界”之類的內容[2]。他自己對於傳統醫學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種醫學著作,目前見到的有《醫學會通》、《內經經絡》各一冊[2]。著有《東西鈞》、《通雅》和《物理小識》,記述和介紹動、植、礦、物理、化學、醫藥等科學知識[2]。前者共52卷,其中有《脈考》、《古方解》各一卷;後者12卷,卷一述人體解剖生理、髒象經絡,卷二述醫藥[2]。他精研歷代醫學著述,主張取各家之長,吸取西洋解剖生理等科之合理內容,以補充中醫學,爲我國早期具有匯通中西醫思想的醫家之一[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