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疔癰方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疔癰方

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2.2g,皁刺12g,乳香9g,沒藥9g,天花粉18g,知母18g。清熱解毒,理氣、活血化瘀,拔毒祛腐,以通絡而消腫。主腦疽,乳癰,多發性疔腫。按:本方方名,《古今名方》引作“疔癰湯”。惡寒甚,加荊芥9g、防風9g;發熱甚,加連翹15g。妊娠禁用。多發性癤病:某男,35歲。患多發性疔病,數月不愈,項部此發彼起,3-4天即有新者興,而原發者仍未稍艾,以至項部包括將愈及新出者不下7-8處,幹痂、膿血、腫塊擠滿全項,頭部仰俯不便,旋轉更難,灼熱疼痛,夜不成寐。曾用多種療法,效果不着。脈弦數,舌苔微黃,全身不適。因思久病入絡,應以疏通經絡,清熱解毒爲主。此方(皁刺用6g)治療。服藥一劑,全夜熟睡,幾無痛感,頭部活動自如。原方稍事加減,連服十餘劑而愈。《臨證錄》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