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巢菜

活血止血 中藥材 補益劑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cháo cài

2 英文參考

Vicia sativa L.[朗道漢英字典]

common vetch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大巢菜

大巢菜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1]

3.1 別名

野麻豌、肥田草、野豌豆、野菜豆[1]

3.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 sativa L.的全草。我國各地均有分佈[1]

3.3 性味

甘、辛,寒[1]

3.4 功能主治

補腎,利水,活血止血[1]

1.治腎虛腰痛遺精黃疸浮腫鼻衄月經不調便祕。煎服:15~30g[1]

2.治療瘡。鮮品搗爛敷或煎水洗[1]

3.5 化學成分

全草蛋白質較高,另含微量氫氰酸。葉含維生素C種子含巢菜鹼苷等[1]

3.6 藥理作用

所含毒性成分,能麻痹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巢菜鹼苷可抗心律失常。本品可致蠶豆[1]

4 《*辭典》·大巢菜

4.1 出處

《綱目》

4.2 拼音名

Dà Cháo Cài

4.3 別名

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彙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黃藤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苕子(《廣州植物誌》),肥田草(《貴州草藥》)。

4.4 來源

豆科植物大巢菜全草。4~5月間採收。

4.5 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5~50釐米,栽培者可達90釐米,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雙數羽狀複葉,葉軸末端具卷鬚;托葉半箭頭狀,一邊有1~3披針齒牙,一邊全綠,小葉8~16個,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或凹,並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長8~18毫米,闊4~8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萼管狀,外被黃色短柔毛,萼齒線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爪;雄蕊10,兩體;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黃色微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頂端外面有一叢髯毛。莢果略扁,成熟時棕色,裂爲2片捲曲的果瓣。花期3~4月。

4.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路邊及草地。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4.7 性味

甘辛,寒。

①《本草拾遺》:"味甘,寒,無毒。"

②《品彙精要》:"味甘,性子,無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4.8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和血祛瘀。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

①《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②《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③《品彙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藥志》:"生血。治腎虛遺精腰痛溼熱黃腫。"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4.10 附方

①治瘧疾:肥田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兩,煨甜酒喫。(《貴州草藥》)

③治黃腫水腫:野麻豌、黃腳雞水皁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夜夢遺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黃精天冬硃砂仙茅杜仲。燉豬蹄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⑥治疔瘡:鮮大巢菜,鹽滷搗敷。(江西《草藥手冊》)

4.11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