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朮除溼湯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白朮除溼湯

白朮1兩,生地黃(炒)7錢,地骨皮7錢,澤瀉7錢,知母7錢,赤茯苓5錢,人蔘5錢,炙甘草5錢,柴胡5錢。上爲粗末。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又治汗後發熱。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溫服。如小便快利,減茯苓、澤瀉1半;如有刺痛,1料藥中加當歸身(酒洗)7錢。1.《醫方集解》:此足太陰、少陰、少陽藥也。陽陷陰中,熱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陰,而以知母、地骨瀉血中之伏火也。柴胡昇陽以解其肌;苓、澤利溼兼清其熱,參、術、甘草益氣助脾,氣足陽升,虛熱自退,脾運而溼亦除矣。方名除溼,而治在退熱,欲熱從溼中而下降也。2.《醫林纂要》:午後發熱,熱在陽明經也;四肢沉困,太陰脾溼也,小便黃,溼兼熱也;然而背惡風,則陽不足,汗後而仍發熱,亦陽之不足;陽不足者,其溼熱在陰,溼熱在陰者,太陰脾主血分,其人血熱而溼湊之。溼盛而陰之鬱熱轉盛,陽不能拔,則反虛也。其過在溼,溼責之脾,熱以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