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着色黴菌病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着色黴菌病

着色黴菌病是由幾種着色黴菌侵犯皮膚和皮下組織引起的慢性肉芽腫性疾病。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在我國常見於山東、河南、廣東等地。常見的致病菌有長氏枝孢黴、裴氏着色黴和疣狀瓶黴。常於外傷後發病,皮損好發於暴露部位,病情頑固遷延不愈,可造成肢體殘廢。臨牀表現1.多見於農民,病人常有外傷史;2.好發於四肢等暴露部位;3.病損單側,在原外傷部位出現結節、斑塊、污褐色,周圍繞以紫紅色浸潤帶,以後斑塊破潰表面有顆粒狀肉芽,病情發展緩慢。4.自覺症狀輕微,最終可引起象皮腫,個別可播散至全身皮膚,甚至引起腦膿腫,腦膜炎。診斷依據1.農民多見,常有外傷史;2.皮損好發於暴露部位;3.典型皮損表現;4.直接鏡檢可見棕色成羣、厚壁孢子或分隔菌絲,着色黴菌培養陽性;5.皮損組織病理(PAS染色)在表皮微膿腫及多核鉅細胞內可見棕色厚壁孢子。治療原則1.內用系統抗真菌藥;2.外用抗真菌製劑;3.局部手術切除、鐳射、冷凍、熱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