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穴位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穴位

穴位俗稱穴道。《內經》名腧(俞、輸)、氣穴。《鍼灸甲乙經》又名孔穴。即腧穴。俞有輸注的含義,穴有空隙的意思。爲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處所。它通過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可反應各臟腑生理或病理的變化,也可接受各種刺激(如針、灸、按摩、電針、藥物注射等)以調整各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穴位分經穴和經外穴兩大類。此外,沒有固定位置,隨病痛處和壓痛點而取的稱阿是穴。穴位爲臟腑經絡之氣輸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體表的反應點,也是鍼灸等治療的刺激點。古代文獻有稱作“氣穴”“孔穴”“空”“輸(通俞、腧)”“節”“會”等,通俗還稱作“穴道”。《神灸經綸》始提出“穴位”這個名稱。意指這些部位爲“脈氣所發”和“神氣之所遊行出入”,內部與經絡、臟腑相通。不少穴位就是作爲疾病的反應點而被發現。隨着鍼灸等醫療實踐的發展,穴位從少到多,對它的認識也不斷豐富和深化。目前將穴位分成三大類:歸屬於一定經絡的穴位,稱爲十四經穴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