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王叔和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王叔和

王叔和(公元3世紀)爲西晉著名醫學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說山東濟寧)人。曾任太醫令,對脈學有較深刻的研究,集錄其前代文獻中有關脈學的內容結合個人的體會,編成《脈經》10卷,列述24種脈象的意義,使古代脈學系統化。並重視鍼灸治療,首次較系統地記述了臟腑俞、募穴的名稱、位置和應用。他還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加以整理,對於保存古代醫學文獻、促進醫學發展有一定貢獻。王叔和生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學識淵博,爲人誠實,做了當時的太醫令。在中醫學發展史上,他做出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傷寒論》,一是著述《脈經》。王叔和性格沉靜,博好經方,且綱悉修身養性之術,尤擅長於脈學之理。著有《脈經》,總結漢以前有關脈學之成就,系現存我國最早脈學專書,書中總結脈象24種,又論述三部九候,寸口脈等,對古代的文明古國脈學影響甚大。另對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進行整理,該書因戰亂而散佚零亂,幾至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