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脈案
...虛澀,右浮滑。先用薑汁熱挑與之,痰頓豁。暫用疏風化痰藥宣通經隧,神識漸清,右體稍能轉側,但左體不遂,語言模糊。症屬真陰素虛,以河間地黃飲子,去桂、附、巴戟,加杞子、牛膝(俱酒蒸)、木瓜、何首烏。數十服...
中醫古籍;類證治裁;卷之一中風論治;清;林佩琴論證(共四條)
...多宜調養心脾以舒結氣,此其證候既有不同,故延醫亦當分類也。一、噎膈證,多有便結不通者。《內經》曰∶三陽結,謂之膈。張子和曰∶三陽者,大腸小腸膀胱也;結謂熱結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則不圊,膀胱熱...
中醫古籍;景嶽全書;卷之二十一明集·雜證謨噎膈;明;張介賓三、脾腎虧損小便不利肚腹膨脹等症
...難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氣消導藥,咳嗽喘促;服行氣化痰藥,肚腹漸脹;服行氣分利藥,睡臥不能,兩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實,脈浮大,按之微細兩寸皆短。此脾腎虧損,朝用補中益氣加姜、附,夕用金匱腎氣加骨脂、...
中醫古籍;內科摘要;卷下;明;薛己烏梅
...,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爲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用。《心》雲∶收肺氣。《本草》雲∶主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止下痢,好唾口乾,去骨間熱。又方,治一切惡瘡肉出,以烏梅燒爲灰,杵...
中醫古籍;湯液本草;卷之五果部;元;王好古(一)溫化寒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辛,性溫,有毒。入胃經。炮,去皮臍。消痰去溼,止痙除麻。中風失音,口眼斜。白附子,引藥上行,與黑附子非一類也。白附子,燥藥也。似中風證,雖有痰亦禁用,小兒慢驚勿用。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一)溫化寒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辛,性熱,無毒。入肺經。解肌發汗,利氣疏痰。溫中而冷滯冰消,辟邪而祟魔遠遁。酒服而反胃宜痊,醋塗而癰毒可散。伍蘇萊爲三子養親,同術棗治胸脅痰飲。痰在脅下,及皮裏膜外者,非白芥子...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二)清化熱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甘、微苦、酸,性寒,無毒。入心、脾二經。枸杞爲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燥得以潤,痰可以清。排膿散腫,利膈清心。止渴退煩熱,通乳生唾津。消瘀血,催月經。消痰解熱,是其職...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二)清化熱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胃二經。薑汁爲使。痰在皮裏膜外者,直達以宣通。痰在經絡四肢者,屈曲而搜剔。失音不語偏宜,肢體攣蜷決用。竹瀝滑腸,脾虛泄瀉者勿用。惟痰在皮裏膜外,經絡肢節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二)清化熱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甘,性平。入心、肺、肝諸經。除風熱,開經絡。行血氣,導痰涎。去胸中煩悶,治頭風眩暈。大人中風失音,小兒心熱驚癇。牡荊,俗名黃荊。截取尺餘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以器承取,即得。李...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二)清化熱痰
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味鹹,性平,無毒。入肺經。清金降火,止濁治淋。積塊老痰逢便化,癭瘤結核遇旋消。海石乃水沫結成,體質輕飄,肺家之象也。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故治證如上。多服損人氣血。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治痰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