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論溫熱即是伏火
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凡伏氣溫熱,皆是伏火,雖其初感受之氣,有傷寒傷暑之不同,而潛伏既久,蘊釀蒸變,超時而發,無一不同歸火化。中醫所謂伏火症,即西醫所謂內炎症也。王秉衡曰∶風寒暑溼,悉能化火,血氣...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近代;王德宣二、《難經》
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一)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五十八難》)丁錦曰∶傷寒有五者,指五病俱統於傷寒一門,而分其所苦之不同也。風爲陽邪,寒爲陰邪,故先列...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近代;王德宣五、《傷寒直格》
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經》言∶寒傷形,寒傷皮毛,寒傷血。然寒主閉藏,而腠理密,陽氣怫鬱,不能通暢,怫然內作,故身熱燥而無汗。故《經》曰∶人之傷於寒也,則爲熱病。又曰∶夫熱病,皆傷寒之類也。《內經...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近代;王德宣九、《傷寒補天石》
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一)溫病者,冬月伏寒之所變也。冬月伏陽在內,感寒不即病,伏藏於肌膚之間,至春時溫氣將發,又受暴寒,故春變爲溫病,既變之後,不得復言爲寒矣。又傷寒汗下後,過經不解,亦名溫病。...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一章·通論;近代;王德宣二十一、論溫病與傷寒病情不同治法各異
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冬月傷寒,邪由皮毛而入,從表入裏。初見三陽經證,如太陽病,則頭項強痛而惡寒之類。三陽不解,漸次傳入三陰。其中有留於三陽而不入三陰者;有結於胃腑而不涉他經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陽而...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近代;王德宣二十四、論溫熱伏氣與新感不同
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新感溫熱,邪從上受,必先由氣分陷入血分,裏症皆表症侵入於內也。伏氣溫熱,邪從裏發,必先由血分轉出氣分,表症皆裏症浮越於外也。新感輕而易治,伏氣重而難療,此其大要也。謂予不信,...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近代;王德宣三、熱病辨脈
下編·正宗輯要第三章·辨脈熱病之脈,亦隨其經而取之。發於太陽脈浮緊,發於陽明脈浮長,發於少陽脈弦數。大率發於三陽者多,發於三陰者少,亦有所因也。(治根據溫病條下。若表邪傳進三陰者,治法與傷寒條內下證同...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三章·辨脈;近代;王德宣第十四節·促脈
...古人命名本旨,毫釐千里。(乾隆時日本丹波元簡《脈學輯要》亦主此說,引證尚爲明晰。)以內科爲病言之,則陽升頭面,氣結胸中,或痰聚上脘者,其脈皆獨盛於寸。促速不舒,是其明證。以外科言之,則上部實熱,壅而爲...
中醫古籍;瘍科綱要;捲上第二章·外瘍脈狀;近代;張山雷一、春溫
下編·正宗輯要第四章·分症楊如侯曰∶頭痛、惡寒、發熱、喘促、鼻塞、身重、脈浮、無汗,此春月時行病也。一曰春溫。此屬於春月之暴感者,既系暴感,原可表散,但春令溫舒,辛溫須當少用,陽經表藥,最忌混亂。況口...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四章·分症;近代;王德宣三十四、風溫溼溫勿用發表攻裏
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外感不外六淫,民病當分四氣。治傷寒家,徒守發表攻裏之成方,不計辛熱苦寒之貽害,遂使溫熱之旨,矇昧不明。僕不敏,博覽羣書,恍然於溫熱病之不可不講也。《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
中醫古籍;溫病正宗;下編·正宗輯要第二章·分論;近代;王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