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平田氏十二反應帶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平田氏十二反應帶

平田氏十二反應帶指日本平田內臟吉於1913年用測定皮膚溫度的方法進行心理學的實驗,發現各種不同的疾病可以分別反應到身體的十二條反應帶。這十二條反應帶無論是在軀幹、四肢或頭面部均呈現輪狀分佈。在軀幹部位的十二條反應帶的位置大體與海氏(Head)帶相符合,但在頭頸部與四肢部的十二反應帶位置則與海氏帶不符。平田氏對其所發現的十二條反應帶,均以號碼標記以便互相區別。軀幹部與上肢的號碼是由上向下排列;下肢、頸部以及顏面部的號碼則是由下向上排列;而頭部的號碼則是由後向前方向排列。認爲號碼相同的部位具有相互關聯性。間中喜雄在觀察四肢上各種疾病的壓痛點時,發現平田氏反應帶上有很多壓痛點,於是便應用中谷義雄的良導絡測定法觀察各種疾病時皮膚電阻現象的改變。結果發現,子宮病、闌尾炎、胃潰瘍以及肝膽疾病患者,均在下肢相當於平田氏十二反應帶的部位,出現“良導帶”,即出現有導電量較周圍部位明顯增加的良導輪狀區。在某些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