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鮸魚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鮸魚

鮸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鮸魚屬的1種。又名鰵魚,鰵子,米魚。一般體長300毫米,重1~2千克;最大者可達5千克。體長,稍側扁,頭中大吻短而鈍尖;口大,前位;兩頜牙外側一行較大,內側牙細小呈帶狀;頦部有4個小孔,前方2孔細小,後方2孔裂縫狀;體被櫛鱗,各鰭基部具小圓鱗;側線完全;背鰭連續,具9~10鰭棘,28~30鰭條,鰭棘部與鰭條部間具一凹缺,尾鰭楔形;鰾大,圓椎形,兩側有34對側枝,每一側枝有背腹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枝又分出細密小枝交叉成網狀。分佈於中國渤海、黃海及東海,朝鮮和日本南部。爲暖溫性底層海魚。棲息於水深15~70米、底質爲泥或泥沙的海區,白天下沉,夜間上浮,多分散活動,不集成大羣。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約爲500毫米,懷卵量70~200萬粒。生殖期在長江口外爲7~8月,在舟山羣島爲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爲4~5月。產卵後魚羣索餌,一部分遊向較深海區。中國沿海主要漁場有:福建平潭島和兄弟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