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蠓蟲叮咬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蠓蟲叮咬

皮膚性病科蠓蟲屬昆蟲綱、雙翅目、蠓科。俗稱“小咬”、“墨蚊”或“蠓柏子”,口器爲刺吸式,種類繁多,全世界有400多種,我國吸血的蠓約有200餘種,其中以庫蠓、蠛蠓、細蠓與人的關係較大。蠓的生活史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成蟲體小約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澤、樹洞、石穴的積水及廕庇的潮溼土壤,壽命約1月,以幼蟲或卵越冬。由於蠓飛行不高,常叮咬小腿、足背或前臂、兩耳、面部等露出部位,皮疹疏散分佈,自覺奇癢難忍,被叮咬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兩種類型的損害,一種是速髮型風團,中央有叮咬的痕跡,半小時內達高峯,24h內消退,不留任何痕跡。另一型爲遲髮型風團,於叮咬後12~24h內發生水腫性紅斑,以後變成風團,中央有綠豆大的瘀點或丘疹,有的可變成水皰,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性水腫或全身性風團及大片瘀斑,常因搔抓、熱水燙洗或下田勞動,雜草污泥的刺激而糜爛、滲出或繼發感染,日久形成溼疹樣皮炎,個別患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