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 2015年11月2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解溪爲經穴名(Jiěxī ST4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經穴,五行屬火。解:分解;溪:溝溪。這裏“解”,指踝關節;溪,指體表較小的凹陷。穴在踝關節前陷中,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解溪別名草鞋帶。屬足陽明胃經。經(火)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布有腓淺神經,腓深神經和脛前動、靜脈。

標準定位

在踝區,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正坐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取法

在踝區,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正坐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平齊外踝高點,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處取穴。

[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距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解溪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小腿十字韌帶、脛腓韌帶聯合。有脛前動、靜脈。分佈着腓淺神經及腓深神經。皮膚由腓淺神經分佈。小腿深筋膜緻密, 在踝關節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韌帶。該韌帶由附着於跟骨外側前部的外側束,和附着在內踝及足內側緣的內側上下支組成。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在(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達脛、腓骨之間的脛腓韌帶聯合。

特異性

五輸穴之經穴,五行屬火。

功用

有健脾化滯、清熱寧神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舒筋活絡,清胃化痰,鎮驚安神。

主治病症

主治頭面、脾胃、足踝關節等疾患,如頭痛、目赤、眩暈、面腫、腹脹、霍亂、氣逆發噎、飢不欲食、便祕、癲狂、瘈瘲、驚悸、咳喘、膝重轉筋、腳軟無力。現又多用以治療神經性頭痛、消化不良、胃炎、腸炎、腎炎、面神經麻痹、足下垂、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精神病,頭痛,腓神經麻痹;

2.運動系統疾病:踝關節周圍組織扭傷,足下垂;

3.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腸炎;

4.其它:高血壓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9.

刺法:1.直刺0.3~0.5寸;

2.平刺1.0~1.5寸;

3.可透丘墟或商丘,局部酸脹,有時可擴散至整個踝關節。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配伍

解溪配條口、丘墟、太白,有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腫痛,腳轉筋。

解溪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脹。

解溪配商丘、丘墟、崑崙、太溪,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白膜覆珠,瞳子無所見;風水面腫,顏黑。解溪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腹大下重;厥氣上柱腹大;膝重腳轉筋,溼痹。

《類經圖翼》:瀉胃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