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紅榔木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紅榔木

出處《文山中草藥》拼音名HónɡLánɡMù別名棉榔樹來源爲榆科植物毛白榆的樹皮。全年可採。削除外皮,取第2層皮,曬乾研粉用。原形態落葉喬木,高10~15米。樹皮粗糙,嫩枝有薄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6釐米,寬3~4釐米,先端尖,邊緣有鋸齒,有10~13對側脈,主脈略偏斜。果實倒卵形,先端有深凹口。生境分佈生於山下、河邊、土質肥沃的地方。分佈於雲南等地。性味苦澀,平。功能主治接骨,消腫,止血。附方①治外傷出血:紅棉木粉末適量,敷於創面,加壓後包紮。②治骨折(復位後,小夾板固定):紅梅木研粉,加酒調爲糊狀,敷患處,三天換藥一次。③治跌打腫痛:紅榔水粉末一至二錢酒沖服,日服二次。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