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

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mucosanecroticarecurrensperiadenitis)是複發性口瘡的最重型,以複發性、疼痛性潰瘍爲主,愈後留有明顯瘢痕爲特點。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多見於兒童、年輕人。病因和發病機制同複發性口瘡,爲其中嚴重而頑固的1型。複發性壞死性黏膜周圍炎初發爲粟粒大小,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具有疼痛的紅色小結節。數天後結節增大、變硬、潰爛,形成乾性壞死,壞死脫落後呈現火山口樣潰瘍,愈後形成瘢痕。潰瘍數目一般爲1個亦有2~3個者。西藥療法採用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可減少復發。亦可給抗生素,碘胺類及皮質類固醇藥物,以控制病情蔓延,縮短病程。局部外用類固醇軟膏,0.5%金黴素甘甘油等。激光或X線照射治療。長期不愈的潰瘍或疑有癌變時,可手術切除,切除後應送病檢。中醫治療法,宜清熱解毒,方用解毒清熱湯加減。慢性復發病人宜在上述處方加用補氣養血藥物,或用扶正消毒飲治療。一般經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