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白茅針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白茅針

出處《本草拾遺》拼音名BáiMáoZhēn別名茅苗(《本經》),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圖考》),茅芽(《醫學衷中參西錄》)。來源爲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性味甘,平。①《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②《日華子本草》:"涼。"③《醫林纂要》:"甘淡,寒。"功能主治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①《本經》:"主下水。"②《藥性論》:"能破血,治消渴。"③《本草拾通》:"主惡瘡腫,未潰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瘡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④《日華子本草》:"通小腸,癰毒軟癤不作頭,濃煎和酒服。"⑤《本草圖經》:"按以敷金瘡,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