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ōng zhú gēn

2 拼音名

Zōnɡ Zhú Gēn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棕櫚科植物棕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4 形態

棕竹,叢生灌木,高2-3m。莖圓柱形,有節,直徑2-3cm,上部被以褐色、網狀粗纖維質的葉鞘。葉互生;葉柄長8-20cm,初被秕糠狀毛,稍扁平,橫切面呈橢圓形;葉掌狀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條肋脈,在基部1-4cm處連合,長20-30cm或更長,寬1.5-5cm,闊線形或線狀橢圓形,先端闊,有不規則齒缺,邊緣和脈上有褐色小銳齒,橫脈而明顯。肉花序,長達30cm,多分枝,佛焰苞管狀,2-3枚,生於總花梗及花序軸上,膜質,密被褐色彎卷絨毛。花雌雄異株,雄花較小,花萼長1.5mm,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質厚,長1mm;雄蕊6;雌花較大,卵狀球形。漿果球形,直徑8-10mm。種子球形,胚位於種脊的對面近基部。花期6-7月。

5 生境分佈

分佈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6 化學成份

地下部分含薯蕷皁甙(dioscin),甲基原薯蕷皁甙(methyl Protedioscin),甲基原棕櫚皁甙B(methyl proto Ph)。

7 性味

味甘;澀;性平

8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收斂止血。主風溼痹痛;鼻衄咯血;跌打勞傷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20g,鮮品可用至90g。

10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