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門 2012年05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章門,經穴名。出《脈經》。別名長平、脅髎、季脅。屬足厥陰肝經。脾之募穴。足厥陰、少陽之會。八會穴之髒會。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尖處。一說“在季肋前一寸半”(《脈經》)。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脈末支。主治胸脅滿痛,腹脹,腸鳴,嘔吐,泄瀉,痞塊,背強腰痛,及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章門在側腹部,當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處。

取法

仰臥位或側臥位,在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當肘尖止處是該穴。

穴位解剖

章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膚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分佈。以上諸肌均由第五至十二對胸神經前支和髂腹下社經、髂腹股溝神經支配。穴位下腹腔內相對應器官爲升結腸、小腸(右)、降結腸(左)。

特異性

脾之募穴,交會穴之一,足厥陰、少陽之會。八會穴之一,髒會穴。

功用

疏肝健脾,理氣散結,清利溼熱。

主治病症

此穴爲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泄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

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痠痛。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側腹部有酸脹感,並可向腹後壁傳導。因該穴所處部位深層爲肝脾所在,故肝脾腫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肝脾。

灸法: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章門配足三裏、梁門,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章門配內關、陽陵泉,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章門配足三裏、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文獻摘要

《甲乙經》:腰痛不得轉側,章門主之。

《甲乙經》:足厥陰、少陽之會。

《千金方》:主飲食不化,入腹不出,熱中不嗜食,若吞而聞食臭,傷飽,身黃痛羸瘦。

《圖翼》:主治兩脅積氣如卵石,膨脹腸鳴,食不化,胸脅痛。

《金鑑》:主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研究進展

急性機械性腸梗阻 針刺用瀉法或電針治療,用疏密波,每日1~2次,每次持續20分鐘至1小時,經治療114例,療效較好。

肝脾腫大 針刺章門,治療肝脾大,有不同程度縮小,常配肝俞、脾俞、期門。

有抗組織胺作用 電針家兔雙側章門、足三裏

,有減輕組織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減輕的程度與對照組比較爲17.4%~51%,66.6%~75%,表明具有明顯的抗組織胺作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