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運用中醫診法觀察病情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運用中醫診法觀察病情

要求運用中醫的望聞問切,與西醫的診察方法相結合,及時、細緻、準確、全面地觀察病情。要特別注意觀察急症、危重患者、疑難患者和應用劇藥毒藥後的患者。觀察內容(1)危重證候:通過觀察神志、面色、脈象(小兒包括指紋)、舌象、汗液,結合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的測量,及時發現危重證候;對已出現的危重證候,密切觀察其變化。(2)疾病主要症狀及其變化。(3)一般病情,如精神、表情、語言、寒熱、飲食、睡眠、二便、分泌物、有無疼痛或不適等。工作方法(1)值班護士接診新入院患者時,應扼要了解病史,重點觀察病情,按醫囑定期巡視。對一級護理患者每次觀察體溫、脈搏、呼吸時應同時觀察神、色、脈、舌、汗,如有變化應予記錄,其他患者可有重點地進行觀察。(2)觀察所見應作記錄,每班交接,必要時醫師、護士可一起交接班,互通情況。(3)護士長隨同科主任查房,聽取關於中醫護理的指示,護士應向醫師主動報告有關病情,瞭解對護理的要求。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