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月飲瘡的方劑

關聯數據

關於月飲瘡

月飲瘡爲病證名。出《肘後方》卷五。即旋耳瘡。指發生於耳廓根部的溼瘡。見《醫宗金鑑》卷六十五。又名月蝕瘡,月鏇瘡。由於膽脾二經溼熱上蒸,或耳道流膿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後折縫間皮膚潮紅,久則黃水淋漓,溼爛作癢,搔破則津血水,甚者耳後折縫裂開,狀如刀割,纏綿難愈。多見於小兒。治宜清熱除溼,內服龍膽瀉肝湯。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調搽。亦可用黃連、枯礬各等份研末敷之。即外耳溼疹。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