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2015年06月0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因地制宜爲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而制訂適宜的治療方法。如《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異論》中論述,北方地勢高而寒。故“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南方炎熱多雨,地勢潮溼,故“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1.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我國國土遼闊,各地氣候有差異,南方炎熱多雨,地勢卑溼,病人易出現溼熱證候;北方少雨乾燥,病人易出現燥證;高原沿海,水土不同,治療用藥時應考慮地域因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