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藥線掛線法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藥線掛線法

藥線掛線法是採用藥物絲線或紙裹藥線來掛斷瘻管或竇道的治療方法。本法首載於明代徐春甫所著的《古今醫統》,雲:“只用芫根煮,掛破大腸,……藥線日下,腸肌日長,……鵝管內消”。本法經程復齋推廣,一直沿傳至今,並不斷改進,目前常用橡皮筋代替藥線,效果更佳。操作方法1.將銀製探針球頭部自甲孔探入管道,從乙孔穿出,然後用絲線做成雙套結,將橡皮筋線結紮於探針的球頭部,再由乙孔回入管道,從甲孔抽出(亦可在有孔探針的尾端扎一橡皮筋線,使探針自甲孔探入管道,由乙孔抽出),使橡皮筋線與絲線貫穿瘻管。此時,將紮在探針上的絲線和橡皮筋線剪開,抽出探針(絲線暫時保留在管道內,以備橡皮筋線在結紮中揪斷時,可以另引橡皮筋線更換),收緊橡皮筋線兩端,並以止血鉗緊貼皮膚夾緊,以粗絲線在鉗下方(近皮膚一側)將橡皮筋紮緊即可。最後,抽出保留在管道內的絲線,外蓋紗布。2.掛線以後3~5天緊線1次,至瘻管全部掛開。主治病症肛瘻肛瘻掛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