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

法規文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ào pǐn ān quán “hēi míng dān ”guǎn lǐ guī dìng (shì xíng )

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2年8月13日國食藥監辦[2012]219號印發,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

第一條 爲進一步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監督管理,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行業禁入和退出機制,督促生產經營者全面履行質量安全責任,增強全社會監督合力,震懾違法行爲,依據《藥品管理法》、《行政許可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建立藥品安全“黑名單”,將因嚴重違反藥品、醫療器械理法律、法規、規章受到行政處罰的生產經營者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下簡稱責任人員)的有關信息,通過政務網站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生產經營者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藥品和醫療器械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

第四條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全國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工作,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工作。

第五條 藥品安全“黑名單”應當按照依法公開、客觀及時、公平公正的原則予以公佈。

第六條 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其政務網站主頁的醒目位置設置“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並由專人管理、及時更新。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照本規定將其查辦的重大行政處罰案件涉及的生產經營者、責任人員在“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予以公佈。

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其政務網站“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公佈本行政區域內納入藥品安全“黑名單”的生產經營者、責任人員,並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轉載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佈的藥品安全“黑名單”。

第七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受到行政處罰的嚴重違法生產經營者,應當納入藥品安全“黑名單”:

(一)生產銷售假藥、劣藥被撤銷藥品批准證明文件或者被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的;

(二)未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生產醫療器械,或者生產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情節嚴重,或者其他生產、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醫療器械造成嚴重後果,被吊銷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的;

(三)在申請相關行政許可過程中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的;

(四)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相關行政許可、批准證明文件或者其他資格的;

(五)在行政處罰案件查辦過程中,僞造或者故意破壞現場,轉移、隱匿、僞造或者銷燬有關證據資料,以及拒絕、逃避監督檢查或者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擅自動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六)因藥品、醫療器械違法犯罪行爲受到刑事處罰的;

(七)其他因違反法定條件、要求生產銷售藥品、醫療器械,導致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的,或者具有主觀故意、情節惡劣、危害嚴重的藥品、醫療器械違法行爲

生產銷售假藥及生產銷售劣藥情節嚴重、受到十年內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處罰的責任人員,也應當納入藥品安全“黑名單”。

第八條 在公佈藥品安全“黑名單”時,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決定一併公佈禁止其從事相關活動的期限:

(一)有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三)項情形的生產經營者,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其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生產經營者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但是根據《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三年內不受理其申請;

(二)有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四)項情形的生產經營者,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除吊銷或者撤銷其許可證、批准證明文件或者其他資格外,生產經營者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但是根據《藥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條和《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第七十五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五年內不受理其申請。

符合本規定第七條第二款情形的責任人員,藥品生產經營者十年內不得聘用其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

第九條 對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納入藥品安全“黑名單”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者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在其政務網站上公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當在接到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上報的藥品安全“黑名單”後五個工作日內,在其政務網站上予以轉載。

第十條 公佈事項包括違法生產經營者的名稱、營業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及本規定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責任人員的姓名、職務、身份證號碼(隱去部分號碼)、違法事由、行政處罰決定、公佈起止日期等信息

第十一條 在“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公佈違法生產經營者、責任人員的期限,應當與其被採取行爲限制措施的期限一致。法律、行政法規未規定行爲限制措施的,公佈期限爲兩年。期限從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計算。

公佈期限屆滿,“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的信息轉入“藥品安全‘黑名單’數據庫”,供社會查詢。

第十二條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辦理藥品、醫療器械相關行政許可事項時,應當對照“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的信息進行審查,對申請人具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情形的不予許可。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有違反本規定第八條的,應當及時依法予以糾正。

第十三條 對“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公佈的違法生產經營者,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記入監管檔案,並採取增加檢查和抽驗頻次、責令定期報告質量管理情況等措施,實施重點監管。

第十四條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除公佈藥品安全“黑名單”外,還應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的要求,建立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爲記錄制度,對所有違法行爲的情況予以記錄並公佈,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第十五條 食品藥品監管人員違反本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法對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十六條 鼓勵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列入藥品安全“黑名單”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發現有違法行爲的,有權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第十七條 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第十八條 本規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2 附件1 藥品安全“黑名單”公示信息格式

______________企業(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職務____、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違法事由),受到______行政處罰,根據《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第____條___款___項的規定,該企業列入藥品安全“黑名單”,公佈日期自___年_月_日至___年_月_日。

______________企業(或責任人員)在此期間不得__________。

附:

1.行政處罰決定書

2.有關責任人員信息(姓名、職務、身份證號碼)

3 附件2 藥品安全“黑名單”公示信息報送表

〔  〕  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___________企業(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職務___、身份證號碼________)因___________(違法事由),受到_____行政處罰,根據《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第___條___款___項列入藥品安全“黑名單”,公佈日期自___年_月_日至___年_月_日,請你局予以轉載。

附:

1.行政處罰決定書

2.有關責任人員信息(姓名、職務、身份證號碼)

(公 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公示信息已於   年  月  日  時  分收到。

接收人簽字: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