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茴香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 huí xiāng

2 出處

始載於《東北植物檢索表》。

3 拼音名

Yán Huí Xiānɡ

4 英文名

Ligusticum

5 別名

細葉藁本桂花三七、柏子三七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傘形科植物石茴香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sticum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Hiroe et Constance[Seseli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Tilingia tachiroei (Franch. Et Sav.) Kitaga.]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切片曬乾

7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頸粗短,根圓錐形,常分叉。莖較細羽,上部分枝,基部被有殘留葉鞘纖維。基生葉葉柄長6-7cm,基部略膨大成鞘;葉片輪廓卵形,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長5-15mm,寬0.5-1mm;莖上部葉與基生葉同形,無柄,裂片數減少,頂部葉常簡化成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2-4cm,總苞片2-7,線狀披針形,常早落;傘輻5-10,長1-1.5cm;小總苞片5-8,線狀披針形,長5-7mm;萼齒顯着,鑽形;花瓣白色,長卵形至卵形,基部具爪;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向下反曲。分生果卵狀長圓形,長3-4mm,寬1-2mm,主棱突出,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2500m的河岸溼地、石礫荒原及岩石縫內。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北及吉林、遼寧、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9 性狀

性狀鑑別 根呈圓錐形,粗大。表面棕褐色,頂端有殘卵莖痕,有多數支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形成層環。氣鬱香,味微苦而辛。

10 性味

味辛;性微溫

11 功能主治

疏風發表;行氣止痛;活血調經。主傷風感冒頭痛胸痛;脘脹痛風溼痹痛;月經不調崩漏;跌打傷

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粉。

13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傷風感冒跌打損傷

14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