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風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消風散

處方

荊芥穗(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陳皮(一錢) 人蔘(一錢) 茯苓(去皮.一錢) 白殭蠶(炒.去絲.一錢) 防風(一錢) 川芎(一錢) 藿香葉(一錢) 蟬蛻(一錢) 厚朴(一錢) 羌活(一錢)

功能主治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頸背拘急,鼻涕聲重,耳作蟬鳴,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婦人血風,頭皮腫癢,並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消風散

處方

荊芥穗 甘草(炒)芎藭 羌活 白殭蠶(炒)防風(去蘆)茯苓(去皮,用白底)蟬殼(去土,微炒)藿香葉(去梗)人蔘(去蘆)各60克 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熟)陳皮(去瓤,洗,焙)各15.克

製法

上爲細末。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理氣化溼。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暈,耳嘯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棱骨痛,旋暈欲倒,痰逆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6克,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重訂嚴氏濟生方》:消風散

處方

石膏(煅)甘菊花(去枝、梗)防風(去蘆)荊芥穗 川羌活(去蘆)羚羊角(鎊)川芎 大豆黃卷(炒)當歸(去蘆,酒洗)白芷各30克 甘草(炙)15克

製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養血消風。治妊娠胎氣有傷,肝臟毒熱上攻,太陽穴痛,嘔逆,背項拘急,頭旋目暈,腮項有腫核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後。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外科正宗》卷四:消風散

處方

當歸 生地 防風 蟬蛻 知母 苦蔘 胡麻 荊芥 蒼朮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

功能主治

養血祛風,清熱燥溼。治風溼侵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偏身雲片斑點,乍有乍無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

方名

消風散

別名

神應消風散

組成

香白芷1兩,全蠍1兩(去尖),人蔘1兩。

主治

大風。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中午間止喫粥,晚間不喫夜飯,次日空心溫酒調下。早飯放遲喫,身上微燥爲妙。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用藥禁忌

忌生薑、胡椒,一切性熱之物;須令病人別居靜室,斷酒戒色,耐性寬心。忌一切發風動氣、葷腥、鹽、醬、生薑、胡椒、生冷、性熱之物。止素食淡飯糜粥乃可治療。

附註

神應消風散(《金鑑》卷七十三)。第一日服本方;第二日服追風散;第三日服磨風丸。

《馬培之醫案》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荊芥1錢,當歸5錢,防風1錢,苦蔘1錢,白芷8分,川芎5分,甘菊1錢半,蒺藜3錢,浮萍1錢,大胡麻3錢,蔓荊子5錢。

主治

癘風。肺經受毒,身面白斑麻木,汗孔不開,起於面者。

《幼科金針》捲上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防風、荊芥、羌活、蟬蛻、川芎、藿香、陳皮、甘草、桔梗、殭蠶。

主治

小兒生下三朝五日,忽然鼻塞勿乳,不能開口呼吸。

用法用量

茶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麻症集成》卷四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荊芥、殭蠶、蟬蛻、防風、連翹、甘草。

主治

風熱上攻,頭目昏痛,鼻嚏聲重,皮膚瘙癢。

《青囊立效祕方》卷一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明礬3錢,蛇牀子3錢,皮消3錢,桃丹(水飛)1錢5分,白鮮皮3錢,地膚子2錢,羌活,獨活1錢,土荊皮2錢,荊芥1錢,白附子1錢,白芷1錢。

主治

一切皮膚作癢,或起疙瘩,或破爛流黃水,遊散不定。

用法用量

用燒酒、醋和搽。

製備方法

曬脆爲細末,

《青囊祕傳》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煙膠2斤,苦蔘2斤,大楓子肉200粒,小麥(炒黑)8合,明礬半斤,枯礬半斤,花椒半斤,硫黃8兩,樟冰4兩,升藥底1斤,蛇牀子半斤,炒紅砒1兩。

主治

風癬遠年者。

用法用量

外用。

製備方法

上爲末。

《局方》卷一

方名

消風散

別名

人蔘消風散

組成

荊芥穗2兩,甘草(炒)2兩,芎藭2兩,羌活2兩,白殭蠶(炒)2兩,防風(去蘆)2兩,茯苓(去皮,用白底)2兩,蟬殼(去土,微炒)2兩,藿香葉(去梗)2兩,人蔘(去蘆)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熟)半兩,陳皮(去瓤,洗,焙)半兩。

主治

風溼上攻,或外侵肌膚,頭目昏痛,癢癮疹,眼癢昏澀,耳鳴咳嗽,偏風,小兒瘡疹,急慢驚風,胎風赤爛,婦人血風。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風,每日3服,便覺輕減。如脫着淋浴,暴感風寒,頭痛身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溫酒調下亦得,可並服之。小兒虛風,目澀昏困,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半錢,並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風熱則表實,實者宜散之,荊芥、芎藭、防風、羌活皆辛散也;表實例裏虛,虛則宜補之,人蔘、甘卓、茯苓皆甘補也;風盛則氣壅,厚朴所以下氣,陳、藿所以泄氣;風熱生痰,治以殭蠶;表熱留連,治以蟬退。②《醫方集解》:此足太陽、手太陽藥也。羌、防、荊、芎之辛浮,以治頭目項背之風;殭蠶、蟬蛻之清揚,以去皮膚之風;藿香、厚朴以去惡散滿;參、苓、甘、橘以輔正調中,使風邪無留壅也。

附註

人蔘消風散(《衛生寶鑑》卷九)。本方去人蔘,加雄黃,名“雄風散”。(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幼科金針》卷下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當歸、生地、何首烏、防風、金銀花、殭蠶、荊芥、白蒺藜、苦蔘、胡麻、知母、甘草。

功效

消風涼血。

主治

膿窠瘡。小兒肺經有熱,脾經有溼,二氣交作而發,初起作癢,搔破變作膿窠而疼。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洪氏集驗方》卷五引蔡敏修方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硼砂1錢,硃砂1字,雄黃1錢,甘草末1字,腦子1字。

主治

小兒一切口瘡,並重舌鵝口。

用法用量

少許敷之,吞嚥不妨。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和勻。

《儒門事親》卷十二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川芎1兩,羌活(去蘆)1兩,人蔘(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殭蠶(炒)1兩,蟬殼(炒)1兩,陳皮(去白)1兩,厚朴(去粗皮,姜制)1兩。

主治

諸風掉眩,風痰風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留飲飧泄,痰實嘔逆旋運,口抽搦,僵仆目眩,小兒驚悸狂妄,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咽膈不通,首風沐風,手足攣急。麻疹其狀如粟,紅壘而起,間有不出,或只頭面有,四肢無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茶清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醫學集成》卷二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生地、當歸、防風、荊芥、白芷、細辛、蟬蛻、殭蠶、花椒。

主治

風牙痛。不甚腫痛,不怕冷熱。

附註

外用草烏、殭蠶、蜂房(煅)、牙皁研末搽。

《普濟方》卷四十五引《保生回車論》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龍腦薄荷2兩(去土,令淨),荊芥穗2兩,羌活半兩,川芎半兩,細辛(去苗)1分,白朮2兩(銼),石膏(研極細、水飛曬乾)1分,甘草半兩(炙紫色)。

主治

風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茶清或醇酒調下,熱服,日3次,不拘時候。一切風寒或沐浴之後,並宜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末。

《傷科彙纂》卷七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人蔘1錢,防風1錢,川芎1錢,厚朴1錢,南星1錢,半夏1錢,桔梗1錢,肉桂1錢,當歸2錢,黃芩2錢,白芷2錢,羌活1錢半,獨活1錢半,柴胡7分,甘草3分(一方有蟬蛻1錢半,殭蠶2錢)。

主治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加童便煎服。

《幼科指掌》卷四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防風、杏仁、陳皮、全蠍(糯米炒,去頭翅)、陳膽星、白附子、人蔘、甘草、升麻、幹葛、生薑、南棗。

主治

小兒肝中風。踞坐目斜視,舉頭不得,口嘴,手足不動。

用法用量

米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糊丸如綠豆大。

附註

若脣青面黃者可治,脣黑麪白者不可治。

《濟生》卷七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石膏(煅)1兩,甘菊花(去枝梗)1兩,防風(去蘆)1兩,荊芥穗1兩,川羌活(去蘆)1兩,羚羊角(鎊)1兩,川芎1兩,大豆黃卷(炒)1兩,當歸(去蘆,酒洗)1兩,白芷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

妊娠胎氣有傷肝臟,毒熱上攻,太陽穴痛,嘔逆,背項拘急,頭旋目暈,視物不見,腮項腫核。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入好條半錢,煎至8分,去滓,食後通口服。

用藥禁忌

大忌酒面,煎炙、燒煿,雞、羊、鵝、鴨、豆腐、辛辣,一切毒食,並房勞及稍溫藥。

臨牀應用

兩眼失明《重訂嚴氏濟生方》:有一妊婦,將臨月,兩眼忽然失明,燈火不見,頭痛目暈,項腮腫滿,不能轉頸,諸醫治療不瘥,轉加危困,偶得此方,對證合之服,病減七八,獲安分娩。其眼帶吊起,人物不辨,服四物湯加荊芥、防風,更服天門冬飲子,以此二般藥間服,目漸稍明。

《便覽》卷一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荊芥穗5錢,甘草(炙)5錢,陳皮5錢,厚朴5錢,白殭蠶、蟬退、人蔘、茯苓、防風、川芎、藿香、羌活、白芷。

主治

丹毒屬血風血熱,或頭面赤腫,或成瘡癤。

用法用量

荊芥茶清湯調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丹溪心法附餘》卷一引《局方》,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天麻(去苗)1兩,防風(去蘆)2兩,細辛(去苗葉土)半兩,薄荷葉半兩,川芎1兩,甘草(炙)1兩,吳白芷1兩,硃砂1兩(爲衣)。

主治

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嚏聲重,耳作蟬鳴;及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婦人血風,頭皮腫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食後生薑湯送下;茶清亦可。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硃砂爲衣。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消風丸”。

《眼科臨症筆記》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蛇牀子3錢,苦蔘2錢,枯礬1錢,艾葉7個,川椒5分,荊芥1錢半,薄荷1錢。

主治

目癢如蟲行症。

用法用量

水煎洗。

附註

凡初期患此症者,先刺三陽絡、素髎、內庭等穴;內服當歸活血湯。如其不愈,再用本方洗之最妥。

《傷科方書》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赤芍1錢2分,川芎1錢2分,當歸5分,升麻1錢,羌活1錢,陳皮1錢2分,半夏1錢2分,防風7分,南星5分,甘草3分,老薑3片。

主治

跌打損傷,牙關緊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濟陽綱目》卷一○七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白芷、細辛、荊芥、防風、川椒、全蠍。

主治

牙疼。

用法用量

擦患處,以鹽水漱,吐之。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疹科正傳》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防風、荊芥、羌活、甘草、陳皮、茯苓、白芍、蟬蛻、藁本、桔梗、生地、川芎、當歸、何首烏。

主治

疹子餘毒未盡,或因發汗過遲,以致蘊熱未散,發爲瘡疥。

《醫部全錄》卷三七四引葉心仰方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川連、黃柏、黃芩、防風、荊芥、梔子、連翹、赤芍、白芍、川芎、陳皮、牛膝、甘草、蒺藜、京子、木瓜、苦蔘、玄蔘、羌活、獨活、生地、大黃。

主治

久年楊梅漏毒瘡。

用法用量

水煎服。實者服7-8帖,虛者少服。再服對金丸收功。

《種痘新書》卷四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羌活、獨活、殭蠶、防風、天麻、白附、蟬蛻、柴胡、花粉、川芎、人蔘、炙草。

主治

痘瘡中風。發熱之時,腠理開張,或中風邪,忽然直視,張口吐舌,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

生薑引。

《醫宗必讀》卷六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蒼朮1錢,麻黃1錢,荊芥1錢,白芷1錢,陳皮1錢,甘草5分。

主治

四時感冒,發熱惡寒,頭痛身重。

用法用量

上用水1鍾半,加生薑3片,蔥白1莖,煎8分服。

《胎產祕書》捲上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雨茶、甘菊、羌活、石膏、當歸、川芎、羚羊角、白芷、荊芥、防風等分,甘草8分。

主治

妊娠頭旋目昏,腮項硬腫,此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太陽,沉痛欲嘔,背項拘急,致令眼暈生花。

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食後服。

《普濟方》卷一○三

方名

消風散

組成

柴胡、羌活、當歸(去蘆頭)、防風、川芎、甘草各等分。

主治

一切風熱上攻,頭面浮腫生瘡,偏正頭風。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