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腕踝針療法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腕踝針療法

腕踝針療法,針刺療法之一。指針刺腕關節或踝關節上方特定刺激點(腕部、踝部各有六個刺激點)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60年代在應用電刺激療法基礎上,與傳統針刺療法相結合而逐步創立的一種新療法。於1976年首見報道。腕踝針療法具有進針點少、安全無痛、操作簡單、治療範圍廣等特點,病人容易接受,便於推廣和應用。針刺時於選好的刺激點上,沿皮下向上刺入1.4寸左右,不必進行手法操作,亦不須出現針感,留針半小時以上,每日或隔日一次,10日爲一療程。主要用於神經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如頭痛,牙痛,關節痛,腰腿痛,月經痛,失眠,哮喘,過敏性腸炎,神經衰弱,皮膚瘙癢等。它把病症表現的部位歸納在身體兩側的6個區域內。區域是沿人體的縱橫排列的,以前、後正中線爲標線,將身體兩側由前向後劃分爲6個縱行區,其中1、2、3區在頭、頸,軀幹和上下肢的陰面,4、5、6區在其陽面。按照分區查明病症所在的區域,即可在腕、踝部位選取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