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土質汗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土質汗

方名土質汗組成益母草(三月採,一名夏枯草)、一重擔。功效療風,益心力。主治折傷內損,有瘀血,每天陰則疼痛。兼療產婦產後諸疾。用法用量揀擇,去諸雜草及幹葉,以新水淨洗,於箔上攤曬,令水盡,則用手捩斷,可長5寸,勿用刀切;即置鑊中,量水兩石,令水高草2-3寸,則縱火煎,候益母草糜爛,水3分減2,濾去草,取5-6鬥汁,瀉入盆中,澄之半日,以綿濾取清汁,盆中滓澱並盡棄之,其清汁子小釜中慢火煎,取1鬥如稀餳。每服取梨許大,暖酒和服之,1日2次。和羹粥喫並得。如遠行不能將稀煎去,即更煉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7日內則疼痛漸瘳,14日平復。或有產婦惡露不盡及血運,1兩服即愈。附註《外臺》注:《開寶本草》雲:質汗主金瘡傷折,瘀血內損,補筋,消惡血,下血,婦人產後諸血。並酒消服之,亦敷病處。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淚、檉乳、地黃;並熱血成之。今以益母成煎,故謂之土質汗也。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