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2016年07月19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吐血(hematemesi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出血症之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7.。見《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

《中醫藥學名詞》(2004):吐血是指以血隨嘔吐而出,嘔吐純血爲主要表現的血證[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中醫藥學名詞》(2010):吐血是指以血隨嘔吐而出,嘔吐純血或夾有食物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本證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之嘔血及呼吸系統出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吐血的症狀

血從口吐出,無明顯嘔惡及咳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亦有泛指血從口吐出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甚者可傾盆盈碗[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吐血的病因

多因酒熱辛肥,鬱怒憂思,勞欲體虛等導致胃熱壅盛,肝鬱化火,或心脾氣虛,血失統御而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亦有因外感引動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吐血的分類

吐血有外感吐血、內傷吐血、陰虛吐血、勞心吐血、勞傷吐血、氣鬱吐血、蓄熱吐血、傷胃吐血、傷酒吐血等命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關於出血

出血指血液不循常道,溢於機體內外[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出血的病因

多由胃熱肺燥,心肝火盛,或肺腎陰虛,虛火妄動,迫血妄行,及脾虛失攝所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出血的症狀

常見的有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咳血者,咳嗽痰中帶血或大口咯血,血色多鮮紅[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常見於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部腫瘤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衄血者,鼻燥咽乾,血自鼻出或涕中帶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可見於熱病、血液病、高血壓、肝硬化、尿毒症及鼻腔本身疾病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吐血者,胃中嘈雜,血隨嘔吐而出,色紫暗而混有食物,或量多色鮮紅,爲上消化道出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常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肝硬化併發症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便血者,血自後陰而出或隨便而下,色鮮紅或暗紅[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常見於痔疾、肛裂、腸道炎症及潰瘍、腫瘤等病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尿血者,小便色紅或夾有血塊,小便澀痛或無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常見於腎結核、尿路結石、腫瘤等疾病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出血的鍼灸治療

注意:鍼灸治療出血症有一定療效,但須診明出血原因,予以針對性治療[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出血嚴重者,應及時採用綜合療法急救[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體針

咳血:可酌選尺澤、孔最、魚際、肺俞、足三裏、太溪等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肝火犯肺加行間、勞宮;陰虛火旺加百勞、然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衄血:酌選大椎、風府、上星、迎香、合谷、少商等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肺熱加天府、尺澤;胃熱加內庭、隱白;肝火加行間、湧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吐血:酌選上脘、大陵、郄門、神門、魚際等穴,並用梅花針叩刺人迎及其上下[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胃中積熱加內庭;肝火犯胃加太沖;脾胃虛弱加隱白、足三裏[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便血:酌選脾俞、大腸俞、中謬、長強、關元、三陰交等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脾氣虛弱加足三裏、太白;大腸溼熱加上巨虛、承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尿血:酌選中極、腎俞、關元、足三裏、梁丘、三陰交等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剛虛火旺加太溪、陰谷;心火亢盛加勞宮、然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耳針

取下屏尖、腦及出血相應部位和器官等,中等刺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