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水翁皮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關於水翁皮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拼音名ShuǐWēnɡPí別名水翁樹皮(《本草求原》)。來源爲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樹皮。夏、秋採收。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水翁花"條。性狀乾燥樹皮厚約1釐米,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黃白色,皮部棕紅色,纖維性,其間密佈白色粉塵狀物。易縱向撕裂成條,彈之即有粉塵飛出。性味辛,溫。①《生草藥性備要》:"味徽酸辛,溫。"②《本草求原》:"酸,平。"功能主治殺蟲,止癢。治癬癩,爛腳,囊癰。①《生草藥性備要》:’洗螆癩,殺蟲。"②《本草求原》:"殺蟲,洗癬癩,爛腳,浸疳瘡。"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附方治囊癰:水翁皮之二層,煎水洗十餘次;如癰巳穿,加甘草節同煎。(《嶺南採藥錄》)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