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手之下廉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手之下廉

手之下廉即下廉。見《鍼灸學》(南京)。下廉爲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下:下方;廉:邊緣。穴在局部隆起肌肉側緣下方,故名。在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側腕屈肘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橈肌→橈側腕短伸肌→旋後肌。有散風熱、調腸胃作用。主要用於頭面及脾胃疾患等。如頭痛、眩暈、目痛、脣乾涎出、飲食不化、腹滿痛、泄瀉、便血、溺血、乳癰、狂、肘臂痛。現代又多用於治療肺結核、哮喘等。配印堂、太陽治頭痛,眩暈;配合谷、上巨虛、會陽治腸炎;配長強治便血;配曲池治肘臂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現代研究:在X線觀察下,針刺下廉穴,可解除胃病患者的胃痙攣。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