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水 2016年10月2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石水:1.水腫病之一;2.單腹脹;3.疝瘕類病證。

水腫病之一·石水

石水(stony edema[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等篇。爲水腫病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指以反覆發作的腹部脹痛而硬,全身水腫爲主要表現的水腫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多因下焦陽虛,不能司其開闔,聚水不化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石水的定義

《中醫藥學名詞》(2004):石水是指以反覆發作的浮腫,蛋白尿,血壓高,面白爲主要表現的水腫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中醫藥學名詞》(2010):石水是指以反覆發作的腹部脹痛而硬,全身水腫爲主要表現的水腫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石水的病因

多因下焦陽虛,不能司其開闔,聚水不化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石水的症狀

《症因脈治》卷三:“肝腎虛腫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腫,腰間痛,漸至腫及遍身,面色黑黃,此肝腎經真陽虛,即內經石水症也。”肝腎虛腫爲身腫類型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症因脈治》卷三:“肝腎虛腫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腫,腰間痛,漸至腫及遍身,面色黑黃,此肝腎經真陽虛腫,即《內經》腎水證也。肝腎虛腫之因,肝主施泄,腎主閉藏,肝腎之真陽不足,不能司其開闔,則小水不利。若陰精素虛,色慾太過,肝腎之真陰不足,虛火爍金,小水亦不利。《內經》所云,關門不利,聚水而生病也。”

石水的治療

脈遲弦爲肝腎真陽不足,脈細數爲肝腎陰虛,治宜選用金匱腎氣丸、河車丸、人蔘固本丸、家祕肝腎丸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4.

關於水腫

水腫(edema[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爲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出《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又稱水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古代稱水、水氣,水病、水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是以肌膚浮腫爲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患者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還可伴有胸水、腹水等[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水腫一證,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主要病變在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膀胱氣化不利,發生水腫。根據臨牀表現可分爲陽水、陰水兩類。感受外邪而發,發病較急,多從頭面部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上爲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屬實證,爲陽水;內虛者發病較緩,多從足跗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下爲劇,病位在脾腎,多爲虛證,爲陰水[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8-100.[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水腫的治療方法有發汗、利尿、攻逐、健脾、溫腎、降濁、化瘀等。如經一般常法治療不應,或有瘀血徵象者,可參合應用活血化瘀法[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以上諸法,或單用,或合用,均視病情需要而選擇[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鍼灸治療本證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狀、增強體質、減少反覆發作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

中醫內科的水腫可見於現代醫學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性(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腫、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患[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參考資料] 石學敏主編. 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8-100.

詳見水腫條。

單腹脹·石水

石水指單腹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醫門法律·脹病論》:“凡有癥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腹脹,不似水氣散於皮膚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謂石水者,正指此也。”鼓脹指單腹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1.。《景嶽全書·雜證謨》:“單腹脹者,名爲鼓脹。”

疝瘕類病證·石水

石水指疝瘕類病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小腹腫大,𩊅如石,故云石水,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石水者,先從四支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又《醫門法律·水腫論》:“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以其水積胞中,堅滿如石,不上大腹,適在厥陰所部,即少腹疝瘕之類也。”

關於疝瘕

疝瘕又名瘕疝、蠱[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8.。《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髒論》:“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因風邪化熱傳於下焦,與溼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熱痛,溺竅流出白色黏液,宜用五苓散之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8.。因風寒與腹內氣血相結而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8.。症爲腹皮隆起,推之可移,腹痛牽引腰背,治宜茴香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