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法 2010年01月2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祛溼法 祛除溼邪的方法。分化溼、燥溼、利溼等法。溼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運化水溼,肺爲水之上源,腎爲水下之下源,治溼應注意調節此三髒的功能。詳見化溼、燥溼、利溼各條。

祛溼法是用於治療水溼證的方法。由於病位、兼邪的不同,治法有別,故又分爲5類。

芳香化溼法

用於治療溼濁內盛,脾失健運所致的嘔吐、瀉泄等證。常用方如藿香正氣散、平胃散、六和湯等。常用藥如藿香、蒼朮、半夏、厚朴、陳皮、白朮、砂仁、扁豆等。

清熱利溼法

用於治療溼熱俱盛所致之證。溼熱黃疸證,方如茵陳蒿湯;溼熱淋證,方如八正散;溼溫證,方如三仁湯、甘露消毒丹;溼熱痿證,方如宣痹湯、二妙散等。常用藥如茵陳、梔子、黃連、黃柏、蒼朮、車前子、木通、滑石、瞿麥、海金砂等。

利水滲溼法

用於治療水溼壅盛所致的癃閉、淋濁、水腫、泄瀉等證。常用方如五苓散、豬苓湯、五皮飲、防己黃芪湯等。常用藥如茯苓、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薏苡仁等。

溫化水溼法

用於治療溼從寒化或陰虛氣不化水所致的水腫、痰飲等證。常用方如苓桂術甘湯、摹薜分清飲、真武湯等。常用藥如附子、桂枝、乾薑、益智仁、烏藥等溫陽藥與利水藥配伍成方。

祛風勝溼法

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在表所致的頭痛、身痛、腰膝頑麻痹痛等證。常用方如羌活勝溼湯、獨活寄生湯等。常用藥如羌活、獨活、秦艽、五加皮、威靈仙、木瓜、海風藤、防風等。

注意事項

1.祛風溼藥物多辛溫香燥、甘淡滲利之品,易傷陰津,陰虛津虧之證慎用。

2.病後、脾虛及孕婦水腫,祛溼利水當配以健脾之品,兼顧正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